top of page

高能量聚焦式超音波(High-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, HIFU)

童綜合醫院泌尿科楊哲學總醫師 / 歐宴泉研發創新中心院長


高能量聚焦式超音波,國內亦稱海福刀,最早研究始於1990年中期,至此之後,海福刀被證實可用來燒灼攝護腺癌。在現今治療準則裡,它的定位屬於局部治療,適用病人群為初期侷限型攝護腺癌患者(early stage 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)。一開始,海福刀的應用始於全攝護腺消融 (whole gland ablation),然而,隨著醫療人員關注降低攝護腺癌治療相關的副作用的議題日漸興盛,開始縮小燒灼範圍,出現了半攝護腺消融 (hemi-gland ablation)、局部攝護腺消融 (multifocal ablation)、或是單一指標病灶消融(unifocal index lesion ablation)等。與全攝護腺的決定性治療(whole gland definite therapy),即放射治療(radiation therapy)或攝護腺根除手術(radical prostatectomy),不同的是,全攝護腺的決定性治療雖然長期癌症控制理論上效果顯著局部治療,但其對鄰近結構的破壞有可能帶來尿失禁(incontinence, 5%-20%)及性功能受損(erectile dysfuntion, 30%-70%)。尤其對於初期侷限型攝護腺癌患者來說,這兩項副作用,將伴隨10年以上,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。因此,對於初期侷限型攝護腺癌患者,如何同時平衡癌症控制及保留功能性的議題上,對泌尿科醫師及病人來說一直是困難的抉擇。


海福刀,不同於放射線治療,原理類似於太陽光穿透玻璃杯聚焦產生熱能一樣,而它是利用超音波聚焦產生熱能達到燒灼的目的,因被聚焦的組織內部分子產生變化導致熱能堆積,以致目標組織高溫壞死(thermal necrosis)。實際燒灼情形則取決於攝護腺組織壓力變化、燒灼時間、以及組織密度而定。在燒灼的即時影像上,我們有時可以觀察到經典的爆米花效應(popcorn effect),即受燒灼組織被有效的燒穿(空洞化;cavitation; Figure 1)。


目前童綜合醫院採用美國Sonablate® 500機台 (Sonablate Corp., Charlotte, NC, USA),由醫師分層分段畫出需燒灼區域,燒灼過程需要全身麻醉,而目標定位則利用超音波導引,全程約1至3小時,實際情況視需燒灼範圍而訂,術後會放置導尿管以避免攝護腺組織腫脹造成急性尿滯留。攝護腺癌雖是固體器官癌症,但其難以確切在影像上一一標註出來,本院施行之臨床案例,事前皆與美國專家討論影像,並制定燒灼策略,除了指標區域(index area),在懷疑的區塊進行客製化的燒灼,此舉可以克服攝護腺癌潛藏的散在性(multifocal lesions)的問題,在降低周圍神經血管以及器官損傷的同時,達到最理想癌症控制以及保留病人禁尿以及性功能。


以目前大型多中心追蹤研究來說,5年內有88%病人不需要根除性手術或是全身性的癌症治療,8年有81%的病人不需要根除性手術,5年及8年的癌症相關的死亡都小於3%,且5年追蹤中只有2%的人會尿失禁。關於術後性功能方面,從目前文獻中,86%患者皆能恢復。副作用方面,術後約有5%-18%會有泌尿道感染,而長久之後約有2%-4%的尿道狹窄。


拜科技以及精準醫療所賜,器官保留(organ sparing)的在特定條件上正廣範圍地成為臨床醫師及病人的治療選項,侷限型攝護腺癌局部治療選項中,以海福刀崛起速度最快,國內外各式大型研究亦如火如荼進行中,在美國臨床試驗登記ClinicalTrials.gov PRS上,海福刀登記數量遙遙領先其他選擇,惟大型長期追蹤數據仍缺乏,關於術前規劃以及術後如何監測癌症活性,仍須向專業泌尿科醫師諮詢。


Figure 1. 此為燒灼的即時介面,紅色點為規劃預燒灼區域,在燒灼過程中紅點附近的白色光暈即為組織受燒灼後空洞化(cavitation)之爆米花效應(popcorn effect)。

150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logo-1.jpg
bottom of page